
- 当前路径:
- 首页
- 参政议政
- 详情页
“2024年,全市绿电交易规模由2022年2.44亿千瓦时增至17.4亿千瓦时;全市绿证交易规模由2023年50万张增至80万张、同比增长60%。2025年上半年,全市绿电交易规模达12.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4%,绿证交易规模约53万张、同比增长60.6%。全市参与绿电绿证交易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24年,全市参与绿电交易的企业数量达到167家,3年扩大了3倍;其中,中小企业参与比重持续上升、从三年前10%提升到80%。全市绿证交易用户303家、较上年(2023年)增加40家。”近日,无锡市发展改革委就民建无锡市委会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保障体系的建议》进行了答复。
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保障体系,是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绿色能源发展的支持,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得到大力推广,这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建无锡市委会调研发现,受各地电网承载能力的限制,当前无锡市新能源保障体系存在新能源替补能力不足、能源发展与储能规模不匹配等问题。
对此,民建无锡市委会在提案中提出建议:一是做好绿电绿证保障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充分利用全国首个地市级绿电绿证服务站落地的契机,加大政策宣传,推动更多企业投入绿色新能源市场,帮助需要购买绿电的企业加强与大型售电企业的对接、畅通供需渠道。进一步探索将我市规模较小、零散的电力资源聚合、“化零为整”,提升本地绿电“自给自足”能力,不断扩大绿电供给。二是完善能源保障体系,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政策扶持的同时,建立健全能源短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三是优化储备布局和结构,提升能源系统灵活性。加强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推动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建设智能调度系统、优化电网结构等措施,实现可再生能源与电网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根据全市能源需求和供应的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并优化储备设施的布局。探索“跨地市配储”,解决新能源与储能之间租赁规模的不匹配问题,提升储能利用率。
无锡市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提案建议,表示将结合民建无锡市委会提案建议,采取更多措施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保障体系,保障全市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落实减煤控制手段,确保煤炭控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并会同相关部门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效率和水平,管控热电企业燃煤热值。二是加快跨省区绿电输送通道建设,加大绿电多元化供给,加强对需求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持续扩大绿电资源供给。三是持续推进燃气发电项目,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推动储能设施建设,提高全市能源供应能力。四是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新能源微能网、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应用等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储能场景应用。
江苏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江苏民建和江苏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江苏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江苏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