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路径:
- 首页
- 会员作品
- 详情页
案头台历翻至九月,风从窗隙溜入,拂过桌角那本泛着岁月痕迹的《民建简史》。指尖轻触“1945年12月16日”这行字,2014年冬天的记忆骤然清晰——那是我刚加入民建时的模样。如今,民建已走过八十载春秋,淮安民建迎来四十五岁生日,而我与她相伴同行的时光,也悄然漫过了十个年头。
初入民建的第二年夏天,我随老会员前往古寨乡古西村走访。村支书指着一间低矮砖房轻叹:“那是吴家丫头的家,考上了南京的大学,学费还没凑齐。”推开门,女孩正蹲在灶台边帮奶奶择菜,墙上三张褪色奖状格外醒目,桌角压着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边角已被反复摩挲得起了毛。奶奶抹着泪哽咽:“这娃打小没了爹妈,是我们收养的。我这把老骨头供她读完高中已拼尽全力,大学……”话未说完,便泣不成声。走访中我们发现,古西村还有两个处境相似的孩子。基层委当即决定,将“助学圆梦”定为长期帮扶项目。会员们自发捐款捐物,当吴家丫头抱着新书包、接过助学款时,突然深深鞠了一躬:“叔叔阿姨,我放假回来就去做义工,像你们帮我一样帮别人。”望着孩子们绽放的笑脸,我终于读懂老会员常说的“民建人的本分”——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别人的难处揣在心里,用点滴温暖,焐热那些渴望光亮的角落。2019年12月,民建中央“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奖牌送到淮阴民建时,我望着奖牌上的字,最先想起的便是古西村那三张灿烂的笑脸。原来所谓“先进”,不过是将“扶危济困”四个字,化作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
这些年在淮阴区基层委的日子,恰似打理一片充满生机的菜园。春天,我们组织会员走村入户,把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乡村产业政策,送到每一位村民手中;夏天,带着年轻会员收集社情民意,在王家营街道老旧小区的树荫下,倾听大爷大妈诉说“加装电梯的愁”。有次在营东社区“同心工作站”,一位失独老人紧紧拉着我的手说:“你们来,就像家里人来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社会服务从不是简单的捐赠,而是要把心贴在群众的脉搏上,感知他们的冷暖。秋天,和企业家会员探访丁集镇扶贫基地,看着留守妇女们凭借学到的新技能,实现“家门口就业”,过上踏实安稳的日子——在这片“农业扶贫基地”里,正生长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冬天最冷时,却是“会员之家”最热闹的时节。大家围坐一起打磨集体提案与大会发言,有次讨论“优化淮阴区营商环境”的提案,保温杯里的茶叶换了一茬又一茬,直到暮色漫进窗户,那份凝聚着众人智慧的提案,才终于有了清晰的模样。
这些年,淮阴民建的“家”越建越大。从2018年的“会员之家”,到2020年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再到2023年的界别委员工作室,直至2025年的会员活动中心,“一家两室一中心”的服务网络,将82颗心紧紧联结。我们在“凝心铸魂强根基”主题教育中共读经典,在“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活动里并肩前行。一位老会员曾说:“民建不是冷冰冰的组织,是热烘烘的家。”我深以为然。那些在高家堰镇卫生院“同心兴农”实践基地调研的清晨,那些在春节慰问时为孤寡老人贴春联的午后,那些为淮阴民建荣获民建中央“全国先进集体”奖牌欢呼的瞬间,都成了嵌在记忆里的暖光,久久不散。
去年夏天,我带着新入会的会员重走淮阴民建的足迹。走着走着忽然懂得,所谓传承,不过是把前辈们攥热的接力棒,再用自己的手焐得更暖,然后稳稳交到下一代手中。就像2025年支部换届,看着80后、90后年轻会员接过支部主委、副主委的担子,看着他们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里为群众办实事,在界别委员工作室里耐心倾听民意,我仿佛看到了刚入会时的自己。原来成长,就是看着后来者沿着你走过的路,走得更稳、更远,把这份初心与责任延续下去。
此刻窗外阳光正好,十年前那个冬天的疑问又浮上心头:加入民建,我能做些什么?如今答案早已清晰——或许就是在每一次调研时,多走一里淮阴的路;在每一份提案里,多藏一分淮阴百姓的心事;在每一次与会员并肩时,把“奔走国是、关注民生”这八个字,活成淮阴大地上日复一日的寻常。
八十年的民建史,是无数同行者的脚印层层叠叠铺就的路;淮安民建这四十五年的印记,恰是这长路上一串深植乡土的暖光。而我何其有幸,能在这长路上,做一名带着淮阴泥土气息的赶路人。赶路途中我渐渐懂得,最坚实的成长,是与脚下的土地同频;最温暖的同行,是与身边的人们并肩。下一个十年,我仍会和民建的伙伴们一起,把根扎得更深,把心放得更实,在淮阴的土地上,继续走着这条温暖而坚定的路。
江苏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江苏民建和江苏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江苏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江苏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