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路径:
- 首页
- 基层动态
- 详情页
7月8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5件展品被抗战馆选中参展。
民建南京市委会副主委、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表示,为了支持这次展览,博物馆倾囊而出,不仅借出“镇馆之宝”,还拿出了压箱底的藏品。其中1945年8月15日出版的大公报《日本投降矣》版面原件作为‘镇馆之宝’,一直放在馆里最显眼的位置,表达着抗战胜利的喜悦。此外还有1938年《大美画报》周恩来作为封面人物的期刊。“这张周总理的照片比较少见,英姿勃发,可以从周总理炯炯有神的目光中看到抗战的决心与信心。”吴先斌说道。
借出的展品中还有1943年4月出版的《拂晓杂志》创刊号,据吴先斌介绍:“《拂晓杂志》是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机关刊物,新四军军长陈毅为《拂晓杂志》题写了刊名,并且亲自题词:‘领导学习,组织学习,应该是《拂晓杂志》最具体而实际的政治任务’。”
吴先斌受邀参观主题展时发现,博物馆借出的另外两件展品关注度较高,一件是报道侵华日军“百人斩”暴行的《东京日日新闻》报纸原件。
“这张报纸出版于1937年12月13日,那天南京沦陷。报道由位于‘紫金山麓’的特派员发布,文中称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名少尉比赛谁先杀满一百名中国人,‘比分’是106∶105,并相约延长比赛。”在配发的照片中,两名刽子手拄着军刀站立。“这张报纸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暴行的重要罪证。”吴先斌表示。
另一件是195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张《把使用细菌武器者作为战犯归案法办》招贴画,“画背后讲述的是‘伯力审判’的故事”。吴先斌说这个审判非常重要,主要是由苏联政府对日本关东军在战争期间实施的细菌战罪行进行审判,对象也包括臭名昭著的侵华日军731部队。
吴先斌说,博物馆还提供了70位抗战老兵的口述记录,是吴先斌和博物馆工作人员花费十几年时间,与时间赛跑,在全国各地采访抗战老兵的一部分成果。他期待后期这些成果能与广大公众“见面”。
本次展览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厅内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据了解,本次主题展中,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的革命烈士证书等展品是首次展出。此外,还有60余处重点场景复原,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人民战争地道战、七大会场等经典历史场景进行了实景还原,并运用全息影像、透明展屏、AI交互等前沿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历史现场,深入了解抗战历史。
江苏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江苏民建和江苏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江苏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江苏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