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路径:
- 首页
- 会员风采
- 详情页
有一种阳光,只温暖山峦下的阴霾;有一种花朵,只怒放在尘嚣之外。
特殊教育的课堂,没有三尺讲台,没有黑板粉笔,只有六、七个聋哑孩子;他们听不到任何声音,却有着天使般的笑容。
民建会员张凤珍把自己的工作比喻为:牵着蜗牛去散步。她用爱牵引“蜗牛”快乐地前行。

用爱推开成长之门
1987年7月,张凤珍踏上特教生涯,走进听力有残疾的聋哑人世界。她知道,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爱孩子,爱这些路遇坎坷的鲜花。如果能让这些可爱的孩子开口叫一声“爸爸、妈妈”,那会是怎样一种喜悦!为此,她把自己的工作分成“认识、了解、理解、教育、帮助”几个大步骤,并制订具体办法。当一声声稚嫩却清晰的“爸爸、妈妈”从孩子们口中喊出时,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聋生的视觉要比正常人敏感得多,更善于观察和模仿。作为班主任,张老师以身作则,成为聋生真实具体的榜样。每天早晨坚持提前下班级,督促学生早读和保洁;利用休息时间带住校生外出购物,带生病的学生去医院治疗。暑假,她和同事头顶烈日去拉赞助,帮助特困生解决学杂费问题,后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
如何让聋哑孩子乐学、好学是工作的大难题。为此她绞尽脑汁,语言训练的基地从教室搬到操场,搬到模拟的公园、商店、医院;语言训练的课程从单一模式融合到绘画、音乐、游戏种种课程之中。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说话了,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了。都说教育聋哑孩子是千年的铁树难开花,然而自带不服输性格的她始终相信:拓荒之事,至诚所以至灵!
在日常教学中,张老师注意多表扬少批评,耐心细致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调动学习积极性。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这个课堂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针对想考聋人高中的学生,她找资料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利用休息时间义务补课。复印机坏了,她就把复习资料抄在黑板上,抄了又擦,擦了又抄,学生看见她抄得衣服都湿了,就劝她休息休息再抄,可她却微笑着说:“为了你们能考上高中,老师累一点算不了什么!”就这样,在张老师认真辅导下,先后有9人考入南京聋人高中。
在她的爱心浇灌下,学生们身残志坚,苦学本领,幸福地融入了社会。学生杨丽琴毕业后,在镇上开了一个理发店,生意红红火火,理发手艺在无锡市、江阴市残联举办的聋人职业技术大赛中屡获一等奖。学生黄耀军聋校毕业后,开了一个体育彩票店,把店经营得有声有色。郭敏芬、任方荣初中毕业后被大企业录用,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员工。学生朱婷获得无锡大市聋人中考的状元,朱婷、李浩军,徐莹、谢程分别被北京联合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录取,毕业后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张凤珍还独自包揽了学校一切活动的翻译,工作量巨大,但从不向领导要一分报酬。
她曾获得江阴市优秀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在担任江阴市聋校教导主任期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献计献策、默默奉献。
荆棘与鲜花一路,坎坷同欢歌齐飞。她就这样在特教岗位上无怨无悔,一干就是35个年头。
用爱指引迷途羔羊
1995年开始,因外地聋人不断来江阴作案,张凤珍便开始帮助公检法进行哑语翻译工作,协助澄西、青阳,南闸、西石桥等交警中队,翻译处理了多件聋人受害者或目击者的交通事故案件。
最难忘的是华士派出所的一次翻译。那次,所里抓到3个聋哑人合伙盗窃,李警官晚上7点联系到她,她立马赶到所里,和李警官一起审讯翻译到凌晨4点才结束,等回到家已经天亮了,她只睡了1个多小时就去学校上班了。一些聋人刑事案件的开庭必须要请律师辩护,她也毫不犹豫、耐心细致地为一个个律师做专职翻译。35年来,一共协助公检法破获了大大小小的聋人违法案件几千件,其中2起是聋人杀人案件,还有聋人盗窃案、抢劫案、聚众斗殴案、聋人受害人强奸案、聋人受害人猥亵案、聋人受害人网络诈骗案、离婚案等。
最难的是一次聋人杀人案的翻译。她协助警官,夜以继日地审讯,为警官们尽快破案想出一个个好点子,连续6天6夜奋战,最终把这重大案件破获。警官们都夸张老师厉害,功不可没!从此,张老师成了公检法系统的一位大名人。他们说:有了张老师的神助,没有破不了的案!张老师很欣慰,能用自己的专长为一方平安作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也是民建会员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她无偿给银行、派出所、社区、医院等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上手语课,教他们日常生活手语,让他们更好地为聋人服务。
近年来,她还参与了江阴电视台举办的江阴“十佳好人”评选颁奖典礼的翻译和关爱残疾人广告短片的拍摄翻译;在残联组织的各镇残疾人职业培训和残疾人运动会训练和比赛担任翻译。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或许就是对她工作最好的总结。张凤珍老师用尊重给这些残疾孩子以信心,用阳光给他们以活泼,用激励给他们以勇气,用奉献守护他们的生活,让无声世界激起爱的回响。
江苏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江苏民建和江苏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江苏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江苏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