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路径:
- 首页
- 思想建设
- 详情页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结构深度调整和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完善的时代要求,民建南京市委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理论研究作为提升履职能力的战略支点,心怀责任担当,紧扣时代主题,聚焦履职实践,坚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守正中强基固本,在实干中展现作为,积极探索民建市级组织加强理论研究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
一、坚持创新驱动,构建高效能理论研究格局
创新发展是引领理论研究突破的第一动力。民建市委会将理论研究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努力形成市委会领导亲自抓,理论委主任统筹主管、课题负责人领衔带队、全体委员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通过系统规划年度研究布局,着力提升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每年年初召开理论研究委员会全体会议,总体部署全年工作,对各类研究课题进行科学分类与细化,制定年度课题计划,明确课题分工及课题组负责人;年中召开理论委课题推进会,及时通报各课题小组研究进度,组织讨论并修改论文初稿;年末回顾全年工作,举办研究成果交流,总结经验反思不足。针对重点课题,理论委注重发挥委员专长优势,灵活组建课题组,按照“头脑风暴凝共识、开题报告明方向、课题推进抓落实”的规范化流程,有序开展调研、撰写和意见征询工作。新的工作模式有力促进了研究水平提档升级,形成了全会理论研究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着力固本强基,锻造高水平理论研究队伍
人才队伍是驱动理论研究跃升的核心引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理论扎实、文字精良的理论研究骨干队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民建市委会在理论委队伍建设上精挑细选,密切联系基层组织,发掘推荐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富有责任感和实干精神的骨干会员,组成理论研究委员会的核心团队,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主任、副主任的表率作用,通过领衔重点课题、定期经验分享等方式,形成示范引领效应。着力发掘和培养新生力量,理论委与职能处室保持沟通协作,选拔具备研究潜质的后备人才充实队伍,及时进行委员增补,持续注入新鲜活力。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新任委员从事课题研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迅速提升研究能力。着力改变单一课题组推进模式,加强研究协同与思想碰撞,促进老委员对新委员的传帮带。通过一系列固本强基的扎实举措,南京民建理论研究队伍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三、聚力多元联动,拓展高质量理论研究路径
多元联动是拓展理论研究深度的关键路径。南京民建通过拓展多元渠道聚力赋能,推动理论研究向深层次突破、宽领域延伸,促进格局深化与动力增强。联合基层委、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调研、交流活动,促进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加强与上级组织的沟通,联合省理论委、雨花台区基层委、雨花台区二支部举办省市文化沙龙活动,探索将理论研究工作有效延伸至基层的有效途径,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深化与会内教育基地、基层组织文化沙龙等合作,联合举办理论沙龙、会史访谈调研等活动,邀请会内外专家、实践者和会员代表围绕课题进行跨界交流与头脑风暴,提升研究深度与规范性。建立分期评估与指导机制,组织专家、委员对重点课题开展集中研讨,及时优化研究方向,确保研究成果质量。多元联动的合力,为南京民建理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输入了扎根实践、富有洞见的智慧养分。
得益于工作模式的持续优化与高效运转,南京民建理论研究工作结出了丰硕成果。2022年以来,5篇论文获民建中央年度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表彰,7篇论文获民建省委优秀表彰,2篇论文获省委统战部表彰,2篇论文分获全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成果一、三等奖。理论委主任张玉成被民建中央授予“民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方挺副主任被民建江苏省委会表彰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这些成绩是对民建市委会持续深耕理论研究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持续寻求研究突破的鞭策激励。民建南京市委会将继续坚守合作初心、把握现实需求,不断总结新时代以来参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不断深化对参政党建设规律的理论研究,为新时代民建事业行稳致远贡献南京智慧和力量。
江苏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江苏民建和江苏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江苏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江苏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