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根据国家法律相关要求,网站域名正式从
www.mjjssw.org
切换到
www.mjjssw.org.cn
请立刻收藏新网址!
(过渡期结束之后,旧网址将停用)
20秒之后,本页面将自动跳转到新网址…
民建江苏省委
  • 当前路径:
  • 首页
  • 会员风采
  • 详情页
记录抗战历史的民建前辈-张丹子
作者:韩飞 来源:民建镇江市委 发布时间:2025-08-13 10:09

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其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冒死将日军暴行的照片底片带出的故事。这些由侵华日军官兵拍摄的相册,清晰记录了当年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种种暴行,引起国人愤慨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真实的历史上,一位镇江丹阳的摄影家,利用自己外媒记者的身份,在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之后,就深入战场拍摄了诸多真实照片,并通过当时的媒体将日军的暴行公诸天下,将抗战的真实一面公众与天下。

张丹子,1910年4月出生于镇江丹阳南门的一户回族工商业家庭。1925年,他15岁中学刚毕业,就成为《大陆报》(China Press)实习生。《大陆报》为上海最早的美国式编排的英文报纸。张丹子最先接触的是文字工作,撰写的消息报道繁简得当,文笔活泼轻松,很受报社总编汤姆斯·密勒((Thomas Franklin Millard)先生的赏识,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英文和写作水平不断提升。

1926年张丹子被密勒先生邀请,到《密勒氏评论报》担任见习记者,密勒先生在1917年在上海独自创立的《密勒氏评论报》是一份具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色彩的英文周报,以报道、评论中国和远东的政治经济时事为主。张丹子在报社逐渐成长为大记者。由于他积极奔走四方撰写纪实文章,随着文字水平不断提高和实地采访,张丹子发现摄影逐渐成为纪实的主要手法,通过相机经常拍摄事件发生的纪实照片。并主动请教英美等地的摄影师,学习一些拍摄手法。

1928年夏,埃德加·斯诺经密勒先生母校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斯以信函推荐,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主编,张丹子便与斯诺先生共事。有一天斯诺将自己的一张英文名片交给张丹子,要求代起中文译名,当时,张丹子就对斯诺说:“Snow中文意为雪,从音韵上着眼,实在不够响亮。是否改为音译斯诺,读起来有劲。”斯诺当即点头同意,从此便有了“埃德加斯诺”的中文名字。

南国社是田汉1927年创办的,以“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定见实学的艺术学院人才”为办学宗旨。1929年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田汉由此找到了南国社左转的方向。1930年南国社被查封。社中绝大部分成员在田汉率领下加入左翼戏剧运动。其中张丹子与南国社的田汉等诸多成员保持了紧密的联系,经常在张丹子家开展讨论,张丹子先生由于担任记者期间走访多地看到了很多真实事件,这给诸多文艺创作提供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今天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聂耳共同创作的,这首歌的创作早期文学剧本《凤凰涅槃图》就在张丹子家进行了诸多讨论。在这一时期张丹子的思想就开始受到马列主义影响。1936年11月埃德加斯诺通过张丹子的联系,在《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了斯诺陕北之行的消息和他与毛泽东会见记的报道。

上海国际饭店于1934年落成,它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1937年3月张丹子利用自己的特长与在南国社相识,留日归来的彭望轼等人一起开设了光艺照相馆,位置就位于这座大楼的一楼半,张丹子独创的人像摄影风格立即风靡上海滩,业务发展也逐渐拓展。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在战事中宣布中立,但事实上已被日军四面包围成为“孤岛”。张丹子往来战场发生地,拍摄了诸多现场照片,并建议当时的主编鲍威尔(John Bill Powell)在《密勒氏评论报》开设中国抗战报道专栏,所刊新闻在揭露日本侵华事实、客观评价中国各政治力量及呼吁国际社会支持等方面产生影响,拥有中国本土及海外众多订阅者。彼时该报被读者赞誉为“黑暗时代里唯一的自由之声”,海外“有关东方新闻的唯一信息来源”。以至于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密勒氏评论报》立即遭到查封。

1938年秋,张丹子将业务拓展到香港,光艺照相馆在香港开设分馆。在港期间,时逢日军侵华,广州陷落,大量的难民涌入香港,张丹子期间拍摄了不少纪实照片,并采访了不少难民撰写纪实文章通过《密勒氏评论报》等媒体传播至海外,控诉日军的恶劣暴行。当年年底张丹子返回上海,由于张丹子的纪实照片和英文报道深刻,其作品社会反映强烈。返沪后即被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聘为特约记者。整个抗战时期,张丹子的诸多作品积极进行反日宣传,向全世界人民报道日军的恶行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1941年5月1日,《新中华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由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发布的施政纲领。毛泽东指示:“施政纲领在边区刊物上发表,并印多张广为散布于边区境内及境外。”经过胡乔木等人辗转通过张丹子介绍,最终《字林西报》率先对施政纲领撰文加以介绍,直接推进了施政纲领的外界传播。

抗战胜利之后,百废俱兴。1946年7月,中共决定设立中国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上海办事处,并与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在上海三马路召开联席会议,三方就黄河归故工程及赈灾问题进行了多次针锋相对的斗争。张丹子作为与会记者,一组抓拍定格了周恩来坚定的神态,会后受到周恩来的单独接见,周恩来并签名于照片上回赠张丹子。

1947年,作为上海滩著名的摄影家,张丹子开始担任上海市照相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上海解放后,张丹子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并担任上海市商业二局民建工商联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

1950年3月,陈毅市长在市体委开会,找到张丹子的光艺照相馆邀请拍摄团体照。1951年,张丹子作为民建会员与工商界代表人士,带头订立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并积极投入优抚军烈属等工作。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光艺照相馆参加公私合营,五十年代光艺照相馆已经和中国、国际、大同合称为上海四大照相馆。

张丹子新中国成立后还担任上海市饮食服务公司照相业顾问。利用自己多年从事英文记者的身份,担任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开始翻译大量中英文名著,所著《唐诗英译120首》《李白诗英译100首》将《长恨歌》《琵琶行》等中国传统名著传播至全世界。所著《旅游接待英语》丛书,自1987年出版后再版多次。印数突破10万册,该书成为我国第一批涉外导游学习的必备书目。他的作品至今仍然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参考教材和推荐书目。

 

 


江苏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江苏民建和江苏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江苏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江苏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