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江苏省委
  • 当前路径:
  • 首页
  • 会员作品
  • 详情页
一起骑行 也是陪伴
作者:张捷 来源:民建泰州市委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6

说起来有点丢人,我一直到上高中才学会了骑自行车,一辆女式弯杠24寸粉红色的永久自行车陪我度过了那些坎坷难熬的日子,也曾有几次撞车的小事故,擦破了手心的皮,摔裂了塑料的饭盒,扯断了上锈的链条,回家愣是不敢吭声,凭着一颗小小的自尊心和一点可怜的零花钱,私自解决了。后来这辆自行车在我的大学校园里因被恶人拆了轮毂而寿终正寝,为此我还伤心了一阵子,这是因为陪伴而生的情愫吧。 

于是,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便给他买了一辆带辅助轮的小童车,害怕他像我一样,年龄越大胆子越小,在这辆童车上他摇摇晃晃地度过了学龄前的美好时光,在他眼里那辆童车是最好的朋友,不论走到哪里,他都让我带着心爱的车,甚至有一次拉着我的衣角,悄悄地问我,“妈妈,等我长大了,不好骑了,你能不能帮我把这个车留在家里,因为它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答应他后,才能放心地出去玩耍。他先是拖着辅助轮在小区里骑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我发现他比较沮丧,因为辅助轮的速度比较慢,小区里的小哥哥们都不愿带着他一起骑行。小小的他便央求我去掉辅助轮,我微微有一丝担忧,毕竟自己的起步太晚。这时候爸爸的作用凸显了,拍着胸脯让我放心。果然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在家忙着洗涮的我,听到楼下的尖叫声,只见儿子在楼下拼命地呼唤我,等到楼下就看到了神奇的一幕,爸爸在一把推出去后,就没有再保护,孩子在车子滑出后自己迅速找到了平衡的感觉,他竟然自己在尝试中,独自骑行了。当然,第一次在拐弯,在过路障时,也发生了控制不住而摔倒,但很快,他在小区里便能自由自在地和小伙伴们并肩了。孩子的第一次独立骑行,让我觉得有趣也有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和潜能,不敢去尝试。当我们无知者无畏且全神贯注,奇迹就会发生。儿子确实比我强很多,至少他很勇敢。

一年四季,日子貌似简单的重复。如今的儿子已经换上了26寸的专业变速山地车,而我只能作为一个落后者远远追逐他胜利的背影。春天,一路迎风驶去,花香伴着泥土味儿直冲鼻腔,尤其是在这冬春交替的时节,找个合适的姿势,让风偷偷溜进袖管,立刻神清气爽。夏天,尽管把裸露的皮肤统统抹上防晒霜,戴上遮阳帽,一趟骑行回来还是满头冒水汽,像两只刚出锅的烤山芋。秋天,自行车的轮子碾过金黄的落叶,一圈又一圈,发出咯吱咯吱的特别声响。冬天,被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我们几乎看不清对方的脸,呼啸的寒风使我们必须喊着才能听到,偏偏,就是有说不完的话,只好扯开嗓子叫,“什么?”“再说一遍!”……根本听不见,也只好装作懂了似的一起哈哈大笑。儿子总会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之得,脚要如何放,上坡时身体要如何移动骑起来会比较省力,我也叮嘱他,休息时喝水,水要含在嘴巴里,再慢慢咽下去,而且不能喝冰水。

一路骑行,风景各异。最美不过人民东路,会穿过高大密集的水杉林,恍惚间会生出穿越童话故事之感。到引凤路的课外班,要经过一条遍布小吃的夜市,母子俩一致表示抵抗不住诱惑,油饼、炸串、炒冰,有时候垃圾食品却可以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而在万达广场一带闹市骑行时,我喜欢在两旁商店的玻璃橱窗上寻找我、儿子和自行车晃动的影子—一身花衣服的中年女人和穿着灰黑的小伙子,那画面倒也颇为和谐。偶遇长势低矮的树枝,须齐齐低头避让,有时能躲开,有时无奈地被“挠挠头”。我们也喜欢在又深又窄的胡同里穿梭,胡同本来就很窄,路边还挤满了车,留给通行的道路只有一两米的空间,慢骑也是需要技巧的,会比谁的脚先着地。胡同两边都是低矮的、参差不齐的平房,偶尔有一颗老槐树,垂坠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灿灿的,给灰色的胡同增添了生机。回家必经之路的停车场上有几道挨着的减速杠,经过时总要颠一颠屁股,浑身酸爽。各异的风景一直在变,却又似乎一直不变,傻傻地分不清自己是在看风景,还是已经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前不久儿子在一次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选题为“骑行的快乐”,文笔依然稚嫩,但其中对妈妈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动。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放下固有的认知,尊重孩子生命的存在,辅助他成长,了解他、理解他、认可他、陪伴他,这应该就是最接近完美的爱了吧。父母,其实给不了孩子属于他的未来,孩子会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只是努力陪伴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不焦虑、不盲从,不攀比,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相伴时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

想来母子一场,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只不过是意味着,我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在他的后面,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只愿这自行车上共同骑行的岁月,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作者系民建泰州市海陵区基层委员会五支部副主委)

 


江苏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江苏民建和江苏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江苏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江苏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江苏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